大家或聽過人參有補氣、消炎、抗癌、降低膽固醇、抗敏感等多重功效。中國人視之為百草之王,珍貴的靈丹妙藥,甚至認為能有病醫病,無病強身。人參「家族」中有不少成員,如高麗參、花旗參、白參、紅參等。人參皂苷(Ginsenoside)是這些人參類中草藥的主要成份之一,當中含量最多的是人參皂苷Rb1。有科學家研究參類的抗癌原理時,發現人參皂苷Rb1需要被轉化,才能成為更有效的抗癌物質。
一個中美合作團隊研究參類治療炎症相關的大腸癌的機制。研究人員將濃度由0-500uM的人參皂苷Rb1加到人類大腸癌細胞HCT-116及HT-29和培養液中,發現人參皂苷Rb1竟然沒有明顯抑制癌細胞生長。原來,人參皂苷Rb1在人體吸收入血液前,會被腸道菌轉化為活躍且抗癌的物質K(Compound K)。研究人員亦將60uM物質K加到上述癌細胞中,72小時後物質K完全抑制癌細胞生長。研究發現,物質K能改變癌細胞的細胞周期,令其停留在G1期,從而引發細胞凋亡,即是死亡機制。物質K還能減少HT-29癌細胞製造發炎因子,達致抗炎效果;但是人參皂苷Rb1却沒有明顯抗炎作用。<益生第一關>的讀者可能記得我們經常提及炎症,其實長期輕微炎症與很多疾病都有關係,下星期我們會再探討炎症與肥胖。
回到今期抗癌主題,上面講述的有效成份物質K是由人參皂苷,經腸道菌轉化而成。腸道菌的差異自然影響轉化效率,所以有些人能轉化較多物質K,有些人則欠佳。另一隊韓國團隊比較這兩組人的腸道菌,發現轉化效率高的人有較多擬桿菌屬(Bacteroides)、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及較少厚壁菌(Firmicutes)、變形菌(Proteobacteria)。這揭示了腸道菌在人參的抗癌機制上,扮演著一個重要角色 ;箇中細節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雙歧桿菌是常見的益生菌,但現時的乳酪大部份都沒有雙歧桿菌,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官網去年7月「乳酪選擇6要點」文章,查閱香港市售乳酪分析。想食用益生菌補充劑的朋友,記得閱讀標籤,選擇有雙歧桿菌的產品;例如採用多項研究支持雙歧桿菌的「益纖菌」產品。
精簡版於2019年02月22日晴報刊登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益生第一關> 2018/11/30--『腸道微生物影響癌症免疫治療』
https://hskgene.com/blogs/probiolife-first/nobel_prize_gut_microbiome_cancer
<益生第一關>2018/07/06--『乳酪選擇6要點』
https://hskgene.com/blogs/probiolife-first/choosing_yogurt_tips_n_analysis
<益生第一關> 2019/01/18--『選擇益生菌-由菌株入手』
https://hskgene.com/blogs/probiolife-first/probiotics_strain
Google Images: ginseng cancer人參 癌症
Easy Reading:
參的家族與參的異族(附:人蔘論)
https://pttnews.cc/15a498f43d
癌症病人怎麼「吃補」最有效?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4264
學術論文:
Yao, Haiqiang, et al. "Effects of compound K, an enteric microbiome metabolite of ginseng,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ion associated colon cancer." Oncology letters 15.6 (2018): 8339-834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950138/
Kim, Kyung-Ah,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people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ginsenoside Rb1 degradation to compound K." PLoS One 8.4 (2013): e6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