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長大:中孕篇
小寶寶在子宮三個月後,胎兒和孕婦都開始進入穩定期。妊娠不適反應開始減少,肚子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大。這時候胎盤已經開始運作,需要從母體吸收營養,來支持成長。
不少孕婦都在這時期開懷大吃:「一人吃兩人補」。進食太多高熱量的食物,如碳水化合物丶精製糖分及高脂肪食品,對母嬰健康可能有不良影響,容易觸發...
沉默的男人,打開心扉防脫髮
常言道:「世上只有媽媽好」,尤其在上個月的母親節。母愛固然偉大,但爸爸的愛也不容忽視。過兩天便是父親節了,你們有沒有為父親準備禮物或心意呢?
或許因為爸爸較不擅長表達自己、大多時間都在工作、與家人或子女相處的時間比較少,爸爸的付出時常被忽略。而這些「沉默的男人」可能有苦自己知,有什麼...
益生菌能治不育?
香港出生率每年下降,原因除了有計劃生育的夫婦越來越少,生育困難亦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根據香港統計處2018年數據顯示,香港平均結婚年齡大約為30歲。而根據一些大型研究數據顯示,女性最佳生育的年齡在30歲之前。過了35歲,女性健康卵子的數目會隨年急速下降。雖然男性的最佳生育年齡研究較少,但男性...
『腸道友善』的發酵食物
相信大家對發酵食物都不陌生,例如乳酪、納豆、啤酒、泡菜等,種類繁多的發酵食物已經成為我們日常飲食的重要部分。除了獨特的風味,發酵食物還因其易消化、營養價值高的特性受到人們的喜愛。科學研究發現,一些發酵食物如乳製品、葡萄酒等能夠降低疾病風險(如肥胖、糖尿病、心臟病)、促進人體健康。發酵食物...
朱古力的五個迷思
現代生物分類學之父Carl Linnaeus把可可樹命名為 Theobroma Cacao。於古希臘文中Theo (神的) broma(飲料),而Cacao則意指樹上生長。可可由南美部落傳到歐洲,經過一番鑽研,由最初的可可飲品慢慢發展成細滑的朱古力。現代朱古力一直有很多傳言,亦是科學界中...
要減肥,先抗「炎」
炎症(inflammation)是幫助身體自我癒合的自然過程,用以保護自身細胞免受傷害、感染或中毒等。當我們的細胞受到損害時,身體就會增加釋放免疫物質,如: 白血球、免疫細胞和細胞因子物質等,啟動免疫系統反應。
炎症可分為急性和慢性: 急性炎症(acute inflammation)主要...
人參抗腸癌,還需腸道菌
大家或聽過人參有補氣、消炎、抗癌、降低膽固醇、抗敏感等多重功效。中國人視之為百草之王,珍貴的靈丹妙藥,甚至認為能有病醫病,無病強身。人參「家族」中有不少成員,如高麗參、花旗參、白參、紅參等。人參皂苷(Ginsenoside)是這些人參類中草藥的主要成份之一,當中含量最多的是人參皂苷Rb1。有...
兒童濕疹與食物過敏
精簡版於2019年 1月25日晴報刊登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炎症,在嬰幼兒期特別嚴重。兒童的發病率大約由15%到30%,在工業發達的國家甚為嚴重,而且有持續攀升的趨勢。多達一半或以上的兒童病例會在一周歲內發展成為嚴重的濕疹性皮膚損傷,而多達九成會在五歲前發病。
子女如有濕疹的問題,對...
菇菌多醣︰優良的益生元
精簡版於2018年12月14日晴報刊登
大家都知冬菇是菇菌,但未必知道靈芝也是菇菌,相信更少人知道冬蟲夏草都是菇菌。很多菇菌都可作藥用,其中最受注意的是它們成分中的多醣。多醣以提高免疫力和防癌的功效最廣為人知,冬菇的多醣更在中國製成針劑或口服作治癌藥。
多醣(Polysaccharide...
酒能傷身,亦能壞口
精簡版於2018年12月07日晴報刊登
酒是我們多個世紀以來用作消閑的飲品;但當中的酒精亦同時對身體也造成嚴重疾病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指出,酒精造成多種疾病,例如肝硬化、精神和行為障礙、癌症和心血管病等,更導致全球每年多達330萬人死於和酒精有關疾病。除了這些已知...
[2018年諾貝爾] 腸道微生物影響癌症免疫治療
精簡版於2018年11月30日晴報刊登
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授予了癌症免疫治療的研究者:抗CTLA-4和抗PD-1免疫治療,作為兩個突破性療法,眾望所歸。
免疫治療起源於19世紀末,包括激活免疫療法和抑制免疫療法。抗CTLA-4和抗PD-1均屬於激活免疫療法。
T細胞是...
小小改變,選擇健康食物
精簡版於2018年11月16日晴報刊登
如何做到健康飲食?這是從小已經開始學習的課題,像運動有益健康一樣,很多人都知道,但説時容易做時難,因為需要持續自我提醒。其實只需要在飲食細節上做出以下小小改變,大家的飲食就能健康不少。
第一步要飲飽水。雖然水不能提供身體能量,但缺水幾天足以致命。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