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長幼互關愛 親情營養致安康
每一次孫兒的笑聲,都是(外)祖父母*生命中的一道陽光。
*[在以下內容中 “祖父母” 指 “祖父母” 和 “外祖父母”]
祖父母那份溫柔、包容與智慧,不僅安撫了孩子,也撫平了我們作為子女的焦慮。祖父母的樂觀與幽默是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力量。
西班牙研究團隊發現,經常參與照顧孫兒的祖父母在「生活...
Fibermaxxing不可過量 益生菌調理纖維效應
大家最近有否留意TikTok等社交媒體興起「Fibermaxxing」風潮?
此風潮主張極致攝取纖維以改善腸道健康、促進飽腹感,甚至調節情緒與新陳代謝,迅速在 Instagram、YouTube 等平台引起熱烈討論。這個詞結合了「fiber(膳食纖維)」與「maxxing(極大化)」兩個概念...
秋風起過敏頻現 益生菌維他命D有幫助
每年中秋過後,你是否也曾被這些惱人的過敏症狀困擾:鼻子癢、皮膚乾癢、咳嗽、打噴嚏?。根據香港大學的調查數據,鼻炎與過敏性鼻炎在香港學童中最為普遍,分別有60.7%和46.8%。「過敏」聽起來老生常談,其實是體內免疫系統的「誤判行為」。
免疫誤判反應 屏障損傷致敏
過敏(Aller...
智能手錶監測健康 提醒多吃蔬果益生菌
智能手錶日漸普及,除了能連結電話功能外,更有健康管理功能。智能手錶的功能持續進化,從計步、監測心跳、血壓、血含氧量等,到如今更能評估身體的抗氧化水平。健康管理的觀念正逐漸轉變,從單一的運動紀錄,擴展至生活及飲食結構全方位平衡。
智慧監測心率血壓 預防心血管風險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
週末運動有效果 蛋白質益生菌再補足
規律運動對心血管健康和情緒都有益處,但要見到可觀的改變,總量必須足夠。澳洲研究綜合 218 項、共 14,170 名參與者的隨機對照試驗,指出相較僅接受治療者,步行、慢跑、瑜伽、肌力訓練與混合帶氧運動,可減輕約 40-60% 的抑鬱症狀,有中度改善效果,而其中強度較高的運動方案效果更佳。而在...
多種療法治癌症 腸道益菌有幫助
在香港,癌症仍是威脅生命的嚴重疾病。2022 年本港共有 35,373 宗新增癌症個案,平均每天約有 97 人確診,當中最常見的包括肺癌、乳癌、大腸癌、前列腺癌與肝癌。雖然數字背後承載著沉重與挑戰,但隨著醫學進步,特別是新治療方法的出現與技術突破,不少癌症的存活率已顯著提升,並令許多患者能長...
暑假旅遊腸道紊亂 補水益生菌舒壓能改善
暑假是香港人出遊的旺季,無論遠行還是短途旅行,都可能因為生活節奏改變、水分攝取減少及情緒緊張,而引發便秘等腸道問題,成為旅途中常見的小困擾。除了水分攝取不足和飲食失衡外,旅途中生活作息改變與心理壓力,亦可能擾亂腸道功能,進一步誘發便秘與腸道不適。一項研究邀請83名美國健康旅客,以問卷調查...
熱濕夏日肌膚傷 DHA穩膚抗濕敏發炎
每到夏天,香港的悶熱與潮濕總讓人渾身不舒服。皮膚更首當其衝,不只容易出油長痘,紫外線與高溫更可能加速肌膚老化、引發紅癢或濕疹反覆發作。這些表面症狀背後,往往與體內的慢性發炎、皮脂調節失衡及免疫反應相關。除了清潔、防曬與保濕等日常保養,越來越多研究開始關注「由內而外」的營養補充策略。DHA是奧...
思緒奔馳難以入睡 調整節奏腸道開始
夜闌人靜,晚上好不容易上床準備休息,但腦袋卻像書本不停翻頁,一下想到工作、一下回憶對話內容,腦中像在跑「思想馬拉松」?這種持續湧現、控制不了的念頭,就是所謂的思緒奔馳(Racing thoughts)。相比之下,「過分思考(Rumination)」則像是腦袋卡住某件事,反覆咀嚼同一段情境、話...
夏季高蛋白食材 需警覺菌害胺毒
夏天不只讓人汗流浹背,也讓餐桌上的食材變得格外「脆弱」。肉類、豆腐、魚類與海鮮這些富含蛋白質與水分的食材,是微生物最愛的溫床。當氣溫與濕度升高,細菌與黴菌的繁殖速度加快,稍有保存不當,食物就可能迅速變質。
蛋白變質釋毒胺 加熱也未能解毒
除了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致病菌會引發急性...
DHA益菌協同升級 記憶專注同時強化
隨著小學及中學期末考試臨近,學生們正面臨學習壓力與認知挑戰。奧米加3脂肪酸,特別是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noic acid, DHA),對健康有多方面的益處。除了前文曾介紹DHA對眼睛及皮膚健康、情緒管理等有...
讓媽媽自在大笑 運動營養改善尿滲
母親,是世界上最溫柔也最堅強的名字。她們曾經用身體孕育生命、用愛包容家庭,卻往往在面對自己健康問題時選擇默默忍耐。無論是剛升格的新手媽媽,還是已陪伴孩子成長多年的中年母親,尿滲(Urinary incontinence)都可能悄悄來到她們的生活,影響自信與日常。這不是羞恥,也不是無法改善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