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改變,選擇健康食物
精簡版於2018年11月16日晴報刊登
如何做到健康飲食?這是從小已經開始學習的課題,像運動有益健康一樣,很多人都知道,但説時容易做時難,因為需要持續自我提醒。其實只需要在飲食細節上做出以下小小改變,大家的飲食就能健康不少。
第一步要飲飽水。雖然水不能提供身體能量,但缺水幾天足以致命。嬰...
優質的蛋白質
精簡版於2018年11月02日晴報刊登
健康的飲食不單要有均衡的膳食,更要吸收充足的營養。食物除了提供足夠的能量以支持新陳代謝的需要,膳食中蛋白質對健康亦十分重要。我們的消化系統一般不會直接吸收蛋白質,而需要把它們分解成更簡單的形態- 氨基酸才能收為己用。氨基酸的用途廣而重要,不單是修補...
益生菌和濕疹
精簡版於2018年10月19日晴報刊登
細菌,一個細小到要在顯微鏡下才看到的生物,比我們還要早在地球定居。自從細菌在四百多年前被首次發現後,人類和細菌都在角力,人類不斷研究控制、消滅細菌的方法。細菌很早已被人標籤是會致病和有害。直至到20世紀初,科學家才慢慢發現,某些細菌除了不會致病,甚...
腸道菌能幫助中藥吸收 亦能減低藥性
精簡版「腸道菌對中藥有好有壞」於2018年10月05日晴報刊登
上星期提及腸道細菌有助身體吸收黄芩的藥效成份。今期<益生第一關>承上一期,延續討論腸道細菌與中草藥/食療的互動。不清楚的朋友,可到官網閱讀上期文章。
湯藥/藥膳既是我們的食療,亦是腸道細菌的食物。在腸道消化吸收的過程中,湯藥...
腸道健康, 皮膚美麗
精簡版於2018年9月14日晴報刊登
為了擁有健康的皮膚,很多人會使用各式各樣的美容產品,卻忽略了身體內在的健康對皮膚的重要性。事實上,現在已經有許多科學研究指出腸道健康與皮膚是息息相關。
皮膚和腸道都是人體的保護屏障,為我們對抗從外面環境入侵身體的毒素。腸道菌失衡令腸道滲透度提高,...
知道你來的時候:初孕篇
精簡版於2018年9月7日晴報刊登
看見驗孕棒上的兩條綫,原來期待已久的小生命終於來臨。驚喜過後,初孕媽媽便要迎接-連串的身體變化。
初孕期身體賀爾蒙忽劇變化,為胚胎發育做好準備。除了疲累丶身體漲痛外,其中最明顯的是胃口和口味改變。有些孕媽媽成了「餓底」,胃口大開;亦有些孕婦害喜嚴重,吃...
大學生健康飲食貼士
精簡版於2018年8月24日晴報刊登
快開學了,中大校園又再出現了很多年青人、新同學;替他們開心、興奮,恭喜他們踏入人生的一個新階段!大學生的校園生活相當豐富,寄宿生也好、走讀生也好,都會整天在校園活動;不少同學三餐都在飯堂進食。年青學子都信心滿滿、認為自己身體壯健、百毒不侵,似乎都沒...
體重控制「PEAS」小貼士
精簡版於2018年8月3日晴報刊登
想控制體重但不知從何入手?我們提供以下小貼士給您參考:
P(Probiotics)益生菌在我們新陳代謝中發揮主導作用,有助我們控制體重。雖然科學家仍在研究腸道細菌和體重之間的關係,但現時我們確實知道過重與精瘦人群的腸道微生物組成是有所不同的。 部分...
什麼是HMO奶粉?HMO的作用
精簡版於2018年7月27日晴報刊登
嬰兒出生時腸道近乎無菌,而在這時期的腸道微生物組建立不止會影響兒童期、甚至一生健康。有一種最好的天然益生菌及益生元補充劑,其配方更是度身訂造;亦不用擔心儲存問題:沒錯,就是母乳。
科學家在母乳中發現超過200種益生菌及益生元,其成份在不同情況下不...
自我檢視「腸易激」
精簡版於2018年7月20日晴報刊登
「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是香港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每6名成人便有1人患有「腸易激」,你是其中一個嗎?會否有而不自知?還未知什麼是「腸易激」的朋友,可到官網參閱前期文章︰<健康腸道菌舒緩...
乳酪選擇6要點!香港市售乳酪分析
在超市可見各式各樣的乳酪產品。到底是愈貴愈好?加了水果及調味較好?還是原味較好?在選擇乳酪時可注意下列6點:
1. 每食用份量中糖份應少於10克,生果味除添加生果外,會添加糖份及其他調味、調色。2. 每食用份量中脂肪應少於2克。3. 每食用份量中蛋白質若多於5克,能增加飽腹感。4. 挑選你喜歡的味道,不會吃的食物,再有益也是徒然。5. 選擇成分簡單的乳酪,愈少添加愈好。6. 部分品牌為延長保質期,出廠前已經加熱處理;當中已沒有活性益生菌。乳酪作為健康的益生菌食品,應有活性乳酸菌和雙歧桿菌。
我們科研團隊最近分析了23種香港出售的乳酪產品;其中20種標示有各種活菌,3種已經加熱處理。團隊發現:除加熱殺菌的3種外,其餘都可測出活性乳酸菌;標示含雙歧桿菌的產品中,大部分都可測出該菌,但數量很少。而高通量DNA序列分析鑑定菌種與其數目比例顯示,大部分乳酪都使用嗜熱鏈球菌製造,沒有雙歧捍菌,有的也只是少數。
市售乳酪未必是很好的益生菌食品。要攝取有益健康的益生菌,應考慮服用益生菌補充劑。
夏日飲得健康
精簡版於2018年6月29日晴報刊登
夏日炎炎,每天都幾乎30度。身處室外已經大汗淋漓,更別説運動了。平日正常成年人每天需要超過2公升清水。酷熱天氣下,身體為調節體温,會增加排汗,水份消枆更多。大汗時,一小時可流失一公升水份,一定要注意補充。最好隨身攜帶水樽,隨時少量飲用。切勿大量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