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蔘佐腸道菌 守護腸道益身心
精簡版於2021年10月15日晴報刊登
先前文章提過,溫和健脾利濕的茯苓亦有促進腸道健康的療效。今次再淺談另一種常見的中藥材---花旗蔘,又名西洋蔘,學名Panax quinquefolius,主要以花旗蔘植物根部作為藥材。在清朝年間,花旗蔘被視為昂貴藥材,原於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益生元聚葡萄糖 富口感益菌健腸
我們都喜歡美食,腸道中的益生菌亦不例外。不過,它們的美食和我們有點不同,我們統稱它們的美食為「益生元」(Prebiotics)。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它們不會在胃或小腸被分解及吸收,只是會選擇性被大腸中的共生益菌(如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用作食物。它們被益菌消化後,...
益生菌株好獨特 臨床測試為標準
大家對益生菌補充劑並不陌生,不少益生菌補充劑都標榜其菌株對健康的效用。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菌株是從何而來的?
篩選提純挑選 動物實驗證安全
益生菌菌株大多從發酵食品(如乳酪、泡菜等) ,或健康人士的腸道菌樣本中篩選提純而來。一般細菌分類用屬(genus)和種(specie...
茯苓乃菇菌菌核 修復癌腸道損傷
先前我們淺談過,幾種中醫藥常見的菇菌菌核(Sclerotia)能透過影響腸道微生物組,調節免疫、抗病毒和抗癌。例如茯苓、虎奶菇、虎乳靈芝及白樺茸等。大家十分熟悉、中藥方劑中常用的茯苓也是菇菌菌核。
茯苓乃共生真菌 不同部位效果異
清代的《辨藥指南》寫茯苓是「假松之真液而生,受松...
吃得好時睡得好 健康學習新學年
近月本港疫情漸趨穩定,孩子們都過了一個比去年多姿多采的暑假。下星期就到九月,又是莘莘學子開學的日子。今年雖能準時回校實體開學,但大多數學校都要維持半天授課。師生們都要繼續努力維持個人及環境衛生,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快將開學,家長和學生們都要開始準備、漸漸適應疫情下的上課規律。...
植物肉當時得令 食得健康又環保
肉類生產的需求隨著人口增長、社會富裕而上升。在中國內地市場,現時平均每人每年消耗肉類比50年前多41公斤。龐大的肉類需求,衍生不少問題。如飼養動物需要大量水、飼料和土地、動物排泄污染水源,同時也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故有不少人因而減少、甚至不再吃肉。亦有不少...
食用代糖甜味劑 腸道健康需關顧
現時巿面上有很多食品為擠身健康巿場,達至「低升糖」及「低/零卡路里」,紛紛以人造甜味劑或天然甜味劑來取代蔗糖。
甜味劑可以提供甜味,但身體內因缺少相應的酵素,因此無法完全分解及吸收。有關不同甜味劑的詳細分類介紹可以細閱「代代也同「糖」 攝取要適量」。低熱量、不蛀牙的甜味劑表面看似是一...
運動益菌互配合 腸道整體齊健康
四年(今屆五年)一度的奥運會快將迎來尾聲。今屆香港運動員獎牌大豐收、創造了香港史上的運動佳績。香港人近年開始重視運動,除出產不少揚名國際的專業運動員外,不少普通市民亦熱愛運動,每天外出亦能見到不少運動人仕。運動對身體有益大家都知,但原來運動與腸道菌都有相互影響。
各種運動專長...
腸道大腦互影響 行為健康同維持
精簡版於2021年 7月30日晴報刊登
人類是群體生活的動物,人與人行為交流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大腦是身體的指控中心,控制我們的思想、感情、言語和行動;同時讓身體各器官各盡其職、維持生命。但愈來愈多的科學家發現除了大腦外,身體還有另一個指揮中心---就是我們的腸道。 腸道微生物與腦部...
大豆蛋白配益菌 運動增肌保健康
被疫情耽誤的東京奧運會終於快將開鑼。雖沒有現場觀眾,大家亦可在家中為各運動健兒打氣。看見運動員們「更快、更高、更強」的超越表現,除了背後的努力鍛練外,現代運動員們都非常注重飲食營養。有趣的是,越來越多高水平運動員都是素食者。
根據媒體報導,早在三屆前的北京奧運已有兩成參與運動員為素食者...
各「色」其適椰菜花 營養均衡助益菌
椰菜花,學名Brassica oleracea L. subsp. Botrytis,與西蘭花、羽衣甘籃同屬十字花科蔬菜;是從原早甘藍的花蕾經過挑選及培養出來。不單在歐美,亞洲、非洲、美洲等都有種植。現時中國是全球椰菜花生產量最多國家,年產約一千萬噸;其次是印度,約八百五十萬噸。
不...
宵夜影響生理鐘 腸道菌亦受牽連
歐美疫情稍緩,連帶運動賽事亦開始活躍起來,球迷們又可再在家觀賞精彩賽事。因時差關係,這些賽事多在深宵直播,要第一時間觀賞便要犧牲點睡眠時間。深宵煲劇睇波不少人都會準備宵夜食物邊看邊吃,又或是工作忙碌而要把晚餐推遲成宵夜。其實太夜進食(宵夜)對身體、以至腸道菌亦有影響。
不當宵夜增患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