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筍高纖紓便秘 助降低血脂血糖
精簡版於2023年 2月17日晴報刊登
所謂「不時不食」,就是遵循自然之道,吃東西要應時令、按季節。俗語有云「嘗鮮無不道春筍」,立春過後、踏入春天,便是食用春筍的最佳時候。
春筍鮮嫩營養豐 炒燉煮燜成佳餚
竹筍是竹的芽苞,是藏在泥土中尚未長成竹子、柔軟可食用的形態,在東方國家,如中國、...
伴侶互動愈甜蜜 身體心靈更健康
精簡版於2023年 2月10日晴報刊登
上週中國情人節剛過,下週就是西方情人節,相信今年很多情侶都會外出慶祝。一段健康、甜蜜的關係除了令我們感到幸福快樂,還跟我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在這充滿愛的日子,讓我們細看愛情與微生物組,以至健康的種種關係。
擇偶影響條件多 細菌氣味亦相關
每...
慎選食品乳化劑 美味健康要兼顧
精簡版於2023年 1月27日晴報刊登
今年農曆新年比前幾年熱鬧,相信大家都已和不少親朋好友相聚拜年。聚會時少不免會吃一些現成賀年食品、零食飲品,或者會買些賀年零食禮盒作為禮物。然而,不少賀年食品、日常現成食品和飲品都會加入添加劑,延長保質期,或維持食品口感及外觀。例如市售現成芋頭糕,可能已...
新春吃喝好開心 勿忘低脂高纖維
精簡版於2023年 1月19日晴報刊登
農曆新年是香港的重要節日,除了傳統習俗,如「年廿八,洗邋遢」,還有各式各樣的傳統過年食品:象徵步步高升的糕點、闔家團圓的盆菜,還有各式油器——象徵笑口常開的笑口棗、寓意財源廣進的油角、「煎堆碌碌,金銀滿屋」。這些食物雖然美味吸引,但其實都暗藏「...
長新冠:益生菌加蛋白質 增強肌肉助復原
精簡版於2023年 1月12日晴報刊登
經歷了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港兩地終於在上週日通關。雖然防疫政策不斷放寬,但確診人數仍處於高位。最近本港大學有研究利用本地各區受試者的抗原測試數據,推算出近期每天新增個案可能高達8萬。同一團隊於2022年三月亦曾推算,本港當時已有多達四百萬人曾染疫。...
NMN何止助活力 臨床證實多功效
精簡版於2023年 1月6日晴報刊登
新年伊始,大家都會收到不少祝福,其中「青春常駐」是熱門之一,大家都十分受落。近年在本港十分流行的NMN保健品便是追求「青春常駐」人士的寵兒。
正當NMN在全球成行成市之際,美國FDA却將它剔出「食物補充劑」的名單之外。這次「除名」並非因為NMN的安全性...
益纖菌+維他命C 防治呼吸道感染
踏入十二月,又到流感和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隨著世界各地放寬防疫措施,一些國家例如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已經出現流感大爆發。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估計,已有超過16萬人受感染,而流感住院率亦創十年來新高,當中免疫力較弱的長者和幼童佔最多。
十二月之前,本港的氣温仍較和暖,未有大型流感爆發。而最...
胰島素控糖百年 益生菌更添助力
大家知不知道在一百年前糖尿病亦是不治之症?當時的醫學界對糖尿病束手無策,只能靠間歇斷食延長患者生命。直到1922年,醫學界第一次以胰臟提取物拯救了一名14歲少年的性命。其後科學家在這些提取物中發現了控制血糖的重要賀爾蒙:胰島素。
隨著多年的研究,胰島素治療亦得到相當大的發展。胰島素從主要...
益菌強身助免疫 促進長新冠復原
世界衛生組織 (WHO) 近日的數據顯示,全球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VID-19)感染和死亡個案從三月高鋒期(全球每週超過一千萬宗感染,超過四萬五千宗死亡)跌至本週的最低水平(全球每週三百多萬宗感染,九千多宗死亡)。雖然疫情大流行結束有望,但新冠病毒帶來的後遺症亦不可忽視。
2...
無花果鮮乾都好 益腸通便抗炎症
中秋是不少水果當造的時候,大家賞月食月餅時亦會吃水果幫助消化。當中有種水果含有豐富營養和纖維,卡路里亦低,可以新鮮食、乾食、煲湯、做甜品----這就是無花果。
無花果源遠流長 結構特別用途廣
無花果(Fig)學名為Ficus carica,是桑科榕屬植物。栽培食用無花果的歷史可以追...
補充維他命C與D 平衡免疫防感染
踏入九月秋冬將至,亦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近日新冠病毒在本港的感染數字亦開始高企。建立有效的免疫系統,是保護自己、預防感染及重症的第一步。
維他命C利免疫 預防感染助復原
大家熟悉的維他命C有抗炎、抗氧化和調節免疫的作用,對預防呼吸道感染及其復原亦有所幫助。維他命C能刺激免疫...
「呷醋」降血脂血糖 抗氧化提味減鈉
「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人們食醋的歷史源遠流長,最遠可追溯至傳聞中夏朝「杜康製酒,其子製醋」;而西方摩西時代亦有酒醋的記載。古有戲言稱「酒賤醋貴」。雖然若論金錢價值,醋略遜一籌;但若論營養及健康價值,醋卻是貨真價實的高。
醋種類繁多 益處營養各不同
醋在世界各地的飲食中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