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第一關》
一方水土養一方菌
科學家以「我們的第二組基因」來形容寄居人類身上為數眾多的微生物群,其中腸道菌群佔了很大部份。基因這個比喻中,最重要的相似之處在於其獨特性。地球上每人自身的基因都有所差異,但亦能從中找到些許共通之處,歸納出幾個種族。微生物群亦然,有著地域性的不同。這除了是為了適應環境而演變出來之外,亦是生...
藥效不同,腸道菌作怪?
人類為了戰勝疾病,不斷發明醫藥,本想「藥到病除」;卻時常發現對部分病人有效的藥無法緩解其他病人的病情,甚至還會起反作用。
箇中原因部分源於基因:基因攜帶著身體建造的全部信息,包括負責新陳代謝的酶的製造。在不同人身上基因的差異,會導致其在藥物代謝上的差別。比如負責大部分外來物基本代謝的細...
期待你的出生:後孕篇
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到了快將生產的最後階段。孕後期子宮比孕前增大800倍,腰椎弧度變大。腰背持續承受巨大壓力,行動變得笨拙之餘,亦容易腰痠背痛。胎兒已從盤腔升到腹腔,甚至會壓迫胃部,或造成胃酸倒流。雖然這時期胎兒營養需求持續增加,孕媽媽亦應少食多餐,避免一次過吃太多;適當服用益生菌亦能緩...
癡肥的遺傳(二)
小朋友長大後會否患有癡肥、糖尿等疾病受多方因素影響;先天因素:如基因,或是環境因素:如生活習慣等。多項研究指出,懷孕期間的環境因素亦十分重要,不單會影響胎兒發育,更可同時影響嬰兒長大後患心血管病/糖尿二型/癡肥的風險。當中一種最重要的環境因素便是懷孕母親的飲食。
近年的研究指出,懷孕...
大熱的冰凍甜飲
近日天氣非常炎熱,不禁令人想喝一杯冰凍的汽水或台式飲品,為身體降溫。間中一杯亦不為過,身體應能處理。但若每天一杯持續飲用,甚至多於一杯,那麼你或許想知道它對身體的影響吧。
身體可以迅速分解簡單糖分,轉化為葡萄糖,即時補充能量。但眾所周知,過多糖分,會被轉化為脂肪儲存;這其實就是積穀...
低碳減肥之迷思
近年大眾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極具爭議。有人認為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肥胖和二型糖尿病,因而興起了低碳飲食減肥法。一般而言,飲食指引建議我們應該從碳水化合物中攝取每天一半的卡路里所需。但事實上,受著個人新陳代謝和基因因素影響,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都因人而異。所以,有些人的確能夠透過低碳飲食成功減肥...
癡肥的遺傳(一)
近年各地已有不少研究證明,有些基因會令人容易出現代謝疾病或癡肥的情況。但五十年前,癡肥人數卻明顯沒有今天的多。人類的基因很少機會在這區區五十年的兩至三代發生大規模變化。科學家亦發現胖子基因並不必然導致癡肥,部份基因的啟動表達涉及一個名為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的機制。
我們身...
糞菌移植就能瘦?
近年來,人們逐漸意識到腸道微生物與健康息息相關,糞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亦備受青睞。理論上,將健康捐贈者的糞便菌群移植到因腸道菌群失調致病的患者腸道中,就能幫助恢復患者腸道內的菌群狀態,達到治病的目的。這種療法聽上去很吸引...
和你一起長大:中孕篇
小寶寶在子宮三個月後,胎兒和孕婦都開始進入穩定期。妊娠不適反應開始減少,肚子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大。這時候胎盤已經開始運作,需要從母體吸收營養,來支持成長。
不少孕婦都在這時期開懷大吃:「一人吃兩人補」。進食太多高熱量的食物,如碳水化合物丶精製糖分及高脂肪食品,對母嬰健康可能有不良影響,容易觸發...
沉默的男人,打開心扉防脫髮
常言道:「世上只有媽媽好」,尤其在上個月的母親節。母愛固然偉大,但爸爸的愛也不容忽視。過兩天便是父親節了,你們有沒有為父親準備禮物或心意呢?
或許因為爸爸較不擅長表達自己、大多時間都在工作、與家人或子女相處的時間比較少,爸爸的付出時常被忽略。而這些「沉默的男人」可能有苦自己知,有什麼...
「粽」是要淺嘗
端午節扒龍舟和吃糭是中國傳統習俗之一。一般糭子以糯米為主,市面亦有標榜健康的瘦肉五穀糭,或配搭菇類的素糭等多元化選擇。無論傳統或新派的糭子,都是以澱粉為主,屬高碳水化合物食物。
澱粉是由「直鏈澱粉」(Amylose)和「支鏈澱粉」(Amylopectin)的長鏈葡萄糖組成,不同比例會影響我們對澱粉的消化和吸收。糯米主要是「支鏈澱粉」,吃下去的糯米會被迅速分解而產生大量葡萄糖,引起血糖和胰島素快速增加,導致內臟脂肪囤積。糭子在熱水中煮熟後,糊化的「支鏈澱粉」更容易被身體消化和吸收。所以糭子屬於高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食物,糖尿病患者及減重人士需額外注意食用分量。
吃糭前可先進食含豐富膳食纖維的蔬菜,有助穩定血糖;再配搭含多樣酵素的水果(如菠蘿),幫助消化。糭子黏性高容易鯁喉,進食時要細嚼慢嚥。糯米本身較難消化,遇冷後易凝固。吃糭若配凍飲,會令糯米在胃中凝結,更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胃痛及脹氣,甚至胃酸倒流等腸胃不適問題。建議配搭熱茶或蔬菜湯為佳。
益生菌能治不育?
香港出生率每年下降,原因除了有計劃生育的夫婦越來越少,生育困難亦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根據香港統計處2018年數據顯示,香港平均結婚年齡大約為30歲。而根據一些大型研究數據顯示,女性最佳生育的年齡在30歲之前。過了35歲,女性健康卵子的數目會隨年急速下降。雖然男性的最佳生育年齡研究較少,但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