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第一關》 » #中藥(Chinese Medicine)
茯苓有益腸道菌 健脾抗炎祛痰濕
精簡版於2022年03月25日晴報刊登
茯苓(Wolfiporia cocos)盛產於雲南,故又稱雲苓;茯苓帶有松根的,稱茯神。茯苓茯神皆有健脾祛濕,安神寧心之功,後者安寧之力尤強。用於脾虛濕阻之證,脾健胃和則臥安眠寧,正氣內存神清氣朗。...
花旗蔘佐腸道菌 守護腸道益身心
精簡版於2021年10月15日晴報刊登
先前文章提過,溫和健脾利濕的茯苓亦有促進腸道健康的療效。今次再淺談另一種常見的中藥材---花旗蔘,又名西洋蔘,學名Panax quinquefolius,主要以花旗蔘植物根部作為藥材。在清朝年間,花旗蔘被視為昂貴藥材,原於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茯苓乃菇菌菌核 修復癌腸道損傷
先前我們淺談過,幾種中醫藥常見的菇菌菌核(Sclerotia)能透過影響腸道微生物組,調節免疫、抗病毒和抗癌。例如茯苓、虎奶菇、虎乳靈芝及白樺茸等。大家十分熟悉、中藥方劑中常用的茯苓也是菇菌菌核。
茯苓乃共生真菌 不同部位效果異
清代的《辨藥指南》寫茯苓是「假松之真液而生,受松...
中西合壁 大黄丹皮湯治炎
現在天氣炎熱,如果經常喝凍飲、不當處理或存放食物,很容易引致腸胃不適。除了西醫,有些朋友遇上輕微腸胃不適時會尋求中醫治療。最近愈來愈多團隊從腸道菌群的方向,探討中醫藥方有效的原因或機制。研究顯示,中草藥能引發腸道細菌改變,增加有益細菌數量、有助治療疾病。數個月前有中國團隊研究大黃牡丹皮湯對其...
人參抗腸癌,還需腸道菌
大家或聽過人參有補氣、消炎、抗癌、降低膽固醇、抗敏感等多重功效。中國人視之為百草之王,珍貴的靈丹妙藥,甚至認為能有病醫病,無病強身。人參「家族」中有不少成員,如高麗參、花旗參、白參、紅參等。人參皂苷(Ginsenoside)是這些人參類中草藥的主要成份之一,當中含量最多的是人參皂苷Rb1。有...
菇菌多醣︰優良的益生元
精簡版於2018年12月14日晴報刊登
大家都知冬菇是菇菌,但未必知道靈芝也是菇菌,相信更少人知道冬蟲夏草都是菇菌。很多菇菌都可作藥用,其中最受注意的是它們成分中的多醣。多醣以提高免疫力和防癌的功效最廣為人知,冬菇的多醣更在中國製成針劑或口服作治癌藥。
多醣(Polysaccharide...
中草藥調節腸道菌——淮山
精簡版於2018年10月26日晴報刊登
淮山或山藥在中華地區十分常用,是美味又營養豐富的保健食材,亦具有藥用價值。《本草綱目》認為淮山「性味平、甘、無毒、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癱涎、潤毛皮」。現代中醫研究認為淮山有降血壓、抗腫瘤、調節人類免疫系統、助消化等多種功效。為什麼淮山能達到這...
腸道菌能幫助中藥吸收 亦能減低藥性
精簡版「腸道菌對中藥有好有壞」於2018年10月05日晴報刊登
上星期提及腸道細菌有助身體吸收黄芩的藥效成份。今期<益生第一關>承上一期,延續討論腸道細菌與中草藥/食療的互動。不清楚的朋友,可到官網閱讀上期文章。
湯藥/藥膳既是我們的食療,亦是腸道細菌的食物。在腸道消化吸收的過程中,湯藥...
腸道微生物助中藥吸收
精簡版於2018年9月28日晴報刊登
再過幾天就是國慶,中華文化源遠流傳,累積五千年智慧。傳統中式保健注重飲食,常用養生食材或藥膳。中醫藥千年來屹立不倒,是透過經驗日積月累而得的結晶,藥效亦獲得肯定。我們經常將中醫與西醫比較,兩者理論南轅北轍︰西醫是「點對點」的治療,先了解病理,再對症下藥,...
健康腸道菌 舒緩「腸易激」(二)
精簡版於2018年5月25日晴報刊登
長期出現腹痛、腹脹、便秘或肚瀉,卻沒有任何腸胃疾病或損傷?一般人偶然也會有以上情況,但每月達三次或以上,你就有可能受「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困擾。「腸易激」確切成因不詳,相信與多種生活習慣有關,是香港最常見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