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第一關》 » #腸道菌群(Gut Microbiome)
一方水土養一方菌
科學家以「我們的第二組基因」來形容寄居人類身上為數眾多的微生物群,其中腸道菌群佔了很大部份。基因這個比喻中,最重要的相似之處在於其獨特性。地球上每人自身的基因都有所差異,但亦能從中找到些許共通之處,歸納出幾個種族。微生物群亦然,有著地域性的不同。這除了是為了適應環境而演變出來之外,亦是生...
癡肥的遺傳(一)
近年各地已有不少研究證明,有些基因會令人容易出現代謝疾病或癡肥的情況。但五十年前,癡肥人數卻明顯沒有今天的多。人類的基因很少機會在這區區五十年的兩至三代發生大規模變化。科學家亦發現胖子基因並不必然導致癡肥,部份基因的啟動表達涉及一個名為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的機制。
我們身...
肥胖。抑鬱。腸道細菌
古語有云「心廣體胖」,但對大部份物質豐盛的現代人來說就不太貼切。肥胖和抑鬱是現今全球關注的健康問題之一。 根據我們的過往體重管理案例, 發現抑鬱症反而經常出現在超重或肥胖人士當中。
一般認為肥胖、慢性病和抑鬱症會互相影響:起初因身體超重或肥胖所造成心理影響,會較易引致抑鬱症。當出現抑...
瞓唔夠?好菌少!睡眠與肥胖的關係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以及適量的運動是國際公認的三項健康生活標準。其中,睡眠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恢復精神體力、腦力和精神,還與人的肥胖問題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睡得少會瘦?
有人可能會覺得睡得少清醒時間長,燃燒的熱量會增加;在維持熱量攝入不變的情況下,人應該會瘦。但是已經有大量觀察性研究...
要減肥,先抗「炎」
炎症(inflammation)是幫助身體自我癒合的自然過程,用以保護自身細胞免受傷害、感染或中毒等。當我們的細胞受到損害時,身體就會增加釋放免疫物質,如: 白血球、免疫細胞和細胞因子物質等,啟動免疫系統反應。
炎症可分為急性和慢性: 急性炎症(acute inflammation)主要...
人參抗腸癌,還需腸道菌
大家或聽過人參有補氣、消炎、抗癌、降低膽固醇、抗敏感等多重功效。中國人視之為百草之王,珍貴的靈丹妙藥,甚至認為能有病醫病,無病強身。人參「家族」中有不少成員,如高麗參、花旗參、白參、紅參等。人參皂苷(Ginsenoside)是這些人參類中草藥的主要成份之一,當中含量最多的是人參皂苷Rb1。有...
[2018年諾貝爾] 腸道微生物影響癌症免疫治療
精簡版於2018年11月30日晴報刊登
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授予了癌症免疫治療的研究者:抗CTLA-4和抗PD-1免疫治療,作為兩個突破性療法,眾望所歸。
免疫治療起源於19世紀末,包括激活免疫療法和抑制免疫療法。抗CTLA-4和抗PD-1均屬於激活免疫療法。
T細胞是...
腸道菌能幫助中藥吸收 亦能減低藥性
精簡版「腸道菌對中藥有好有壞」於2018年10月05日晴報刊登
上星期提及腸道細菌有助身體吸收黄芩的藥效成份。今期<益生第一關>承上一期,延續討論腸道細菌與中草藥/食療的互動。不清楚的朋友,可到官網閱讀上期文章。
湯藥/藥膳既是我們的食療,亦是腸道細菌的食物。在腸道消化吸收的過程中,湯藥...
腸道微生物助中藥吸收
精簡版於2018年9月28日晴報刊登
再過幾天就是國慶,中華文化源遠流傳,累積五千年智慧。傳統中式保健注重飲食,常用養生食材或藥膳。中醫藥千年來屹立不倒,是透過經驗日積月累而得的結晶,藥效亦獲得肯定。我們經常將中醫與西醫比較,兩者理論南轅北轍︰西醫是「點對點」的治療,先了解病理,再對症下藥,...
葡萄 - 聖經中的健康食品
精簡版於2018年3月23日晴報刊登
耶穌在被釘十字架之前,設立了聖餐,用餅和杯代表自己的身體和血,而杯裡盛載的是葡萄汁。因為耶穌比喻自己為葡萄樹,祂的信徒為枝子,聖經記載約翰福音15章5節 - 主耶穌說: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 因為...
腸道菌與腸癌多面睇
精簡版於2018年3月16日晴報刊登
腸癌是全球第三位最常見的癌症。單單在2016年已經有60,000宗死亡個案。腸癌於香港也是最常見的癌症,每年多達2.6%的增長。雖然早期檢測已經降低了腸癌造成的死亡風險,但是腸癌的新個案也是慢慢持續上升,估計到2030年,全球會多達2,200,000 新...
調整腸道菌 備戰公開試
精簡版於2018年3月9日晴報刊登
即將踏入考試季節,各位中六學生們已進入自修時期,正積極備戰香港中學文憑試。這時保持良好精神及記憶力非常重要。以前文章提及過「腸—腦—軸」,腸道菌能減少焦慮,改善記憶及學習行為。
研究發現雙歧桿菌能調節認知功能,研究人員連續11週餵詞小鼠長雙歧桿菌、...